imgboxbg

新闻资讯

有效发挥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信服务效能

保后管理,贷款的最后一道防线 ——浅谈保后管理

保后管理,不仅是融资担保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也是加强风险控制,切实提高担保资产质量,确保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并规范保后管理,提升担保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有效控制风险,是担保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证明,保后管理作为担保机构的最后防线,在预防不良担保贷款风险形成方面具有比保前调查、保中审查更重要的作用。就如何做好保后监督管理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1.做好担保客户管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

加强担保业务的前期调查,做好担保客户的管理,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对已建立业务关系的担保客户,从其成熟期开始,就要关注其向夕阳行业演变的过程,并适时减持退出。对担保公司外部而言,主要是做好担保客户的服务。在保后管理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客户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分析以及发展远景评估与判断,为担保策略作出前瞻性的分析,以便形成一批优质的客户群体,实现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局面。

2.加强培训,夯实内功,练就“火眼金睛”

担保公司要时刻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政策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关注行业风险、产业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客观分析经济形势,科学研究风险对策,指导担保业务理性开展,有效防范控制风险。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依托团队力量,协同防范项目风险。

3.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

树立“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正确对待风险。并且,应当看到:担保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零风险,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只能是防险、控险与降险。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零风险在业务开展上裹足不前、业务萎缩。

4.完善保后管理制度,提高保后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保持担保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微调。制度的执行体现“刚性”,严格规范,不允许程序上的错置和内容上的变通。担保制度一旦制定,在一定阶段内就具有稳定性和严肃性,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

在担保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把好准入门槛仅仅是担保管理的一个环节,也仅仅只是将风险客户挡在门外,但无法做到将具有潜在风险的在保客户主动退出。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有效的保后管理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通过积极的、动态的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将优质客户请进来,将不良客户送出去。唯有如此,担保公司才能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联系我们
 

辽宁担保集团
电话:
024-81570009
传真:024-81570009
网址:www.lpfg.com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272号  

这是描述信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